你问,在青岛公交是什么?
小嫚儿说:是上学的路,下班的家,放假的车站和二十来年的欢聚离散。
小哥说:是一个人,从“滴,学生卡”到“滴,老人卡”的蹉跎岁月。
—— 题记 (冷漠君)
交的是朋友,运的是真情
当年因为这一句宣传语
大批的有志之士踏上公交
任由公交把他们运往各个美食所在区域
公交这玩意儿外省人叫“公交车”
而青岛的小嫚儿小sao更喜欢亲切的称它为“公共儿”
这个“公共儿”可大有来头
分为“小公共儿”和“大公共儿”
展开全文
咱今天就来讲讲这“公共儿”
在青岛,现在二十岁以上的人肯定都做过
白狡辩,那些说自己没做过的
咱今天就先来唤醒一下你的记忆
1
1984年
青岛第一次出现了“公共儿”
“公共儿”一词,用青岛话去说的时候,不仅音调很曼妙,而且必须要带着儿化音,否则就少了灵魂。
这种补充公交车的营运小面包系列,进站、出站、拉客、招揽客人,一气呵成。
作为常年奋战在“公共儿”上的人,自然也不甘示弱,上车、买票、挤到后面、蹲一蹲,更是做到行云流水般的顺畅。
2
1984 — 1997年
“小公共儿”的起源和发展
上世纪80年代初期,改革开放使青岛的城市风貌有了一定改观,当时的公交车并不像现在这样方便,青岛的出租车微乎其微。
市民上下班乘车问题曾经令人十分恼火,乘车难一度成为市政府要办的大事之一。
青岛市客运出租公司于1984年6月25日新辟了四方长途站至青岛火车站、台东站至栈桥、中山公园至栈桥三条小公共线路。
1986年青岛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也开通了小公共汽车营运线路,车型主要是“沪陵”和“华西”。
1989年为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乘客对公共交通的要求,青岛市公共交通公司购置30辆北京产面包车小客车,充实到小公共营运中。
1993年对30辆小公共汽车实行租赁承包,上世纪90年代,租赁承包、挂靠等经营形式的小公共汽车相继上路,青岛的道路上随处可见这些小公共。
3
“小公共儿”有三绝
相较于其他在青岛横冲直撞的交通运输工具,“小公共儿”有三个非常抢眼的优势:
一是超越了时代的服务手段,招之即停,挥之即走。
无论你在哪里,无论你在什么路口,只要你看到远处有正在驶来的“小公共儿”,此时你只需要抬起你的手,给司机一个充满深意的眼神,他准保会在你面前停下。
[嫩去哪来?到,到,到,上来吧!]
不仅如此,你大老远要是看见一辆“公共儿”正缓缓启动,不用着急,只需要大喊一声
[白走,这来还有人,等等我 ]
此时,奇迹便会发生,只见本已启动的“小公共儿”,正以龟速爬动,随即顺着车门探出个脑袋来。
[嫩快当点儿的,跑两步,上车上车!]
二是超越了想象的拓展空间,你有多少人,他有多少座!
作为一个原本只能承载二十个人的身体,却能在有限的空间内,发掘出无限大的空间。
马扎,这个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被隐藏在一个个座位底下,满员了。从凳子底下抽出马扎,坐在走道上又是十几个座位。
这就需要“小公共儿”的灵魂选手售票员超乎常人的组织能力,下一板块会提到。
三就是“小公共儿”扩展的极限出现了 —— 交警
当前方路口有交警的时候,那个传说中的售票员便会一秒察觉,拿出指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架势
[嫩都把头低下去,白把头抬起来,前面有警察 ]
一时间,魔幻般的场景出现了:坐在马扎上的小sao小嫚儿、大爷大妈。都会默默听话,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。车上瞬间鸦雀无声,只能听见发动机的轰隆声。
4
“公共儿”的那些潜规则
开“公共儿”可是很有学问的,不能闷着头一气往前开,刚开车时,要慢慢开,为的是跟前一辆车拉开距离,能多拉几个客人,多赚几块钱。
至于已经上车的顾客的怨言,那就充耳不闻了。蹭到后来时间不够了,干脆一脚油门,往前冲,高速行驶。
为的是超过前一辆,有的人想乘车,由于没有站到预定位置,司机瞟一眼,油门是不会松的,小钱索性不挣了。反正慢有慢的理由,快有快的道理。
一般“公共儿”由一个司机和一个售票员组成。
想必经过上面的描述,你已经知道了如果说“公共儿”是个活物,那售票员肯定是其灵魂所在。
这位“灵魂”同志必须要有很好的听力,很大的嗓门,很敏锐的眼神和很有天赋的空间调度能力。
[哎哎哎,往里挤挤来,怎么就上不来了,你屁股往里移移,把孩子抱起来,就是这不就上来了 ! ]
[ 坐发动机盖儿上吧 白那么些毛病!上车走了来! ]
[上车都自觉点来,把零钱找出来,你早干什么来,怎么现在才找钱 ! ]
[到前面,那个地方,都蹲下昂 ]
小时候坐在马扎子上,看这个收放自如的“小公共儿”指挥者,能一丝不乱的收钱,记住地名和相应的价格,让我默默地羡慕,钦佩不已。
5
“小公共儿”的消退
“小公共儿”这个名字已经20年没有人再提及了,这个曾经影响了整个城市人出行的交通工具。
在1997年的某一天遁去远走,柴油尾气缓缓散去,路还是那条路,却空空留下了一个时代的背影。
5
青岛公交的盛世到来了
1997—2016年我们迎来了青岛公交的盛世二十年
从两节车厢全靠手风琴般的黑胶皮连接的“大公交”,到浑身墨绿、蓝色的投币巴士,再到现在的空调车。
随着公交的演变,青岛这一代代的小嫚儿小sao,也变成了小嫚儿小sao的爸爸妈妈。
作为一个正宗的青岛小嫚儿,这二十年的公交伴随着我的成长,是我青春的印记。
一张IC卡,青岛任我闯。
(下面引用,青岛小哥 冷漠君的一段话)
如今啊,窗外风景再变;
坐在身边的人也在变。
如今啊,我们不用再坐马扎,不用再低头;
却在别处低了无数头。
有时候在想,窗外风景比那时更好吗?
天更蓝吗?物价更便宜吗?
我,又比那时,更开心吗?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